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協同學習

最近翻轉教學,學習共同體教學炒得火熱,再次看完佐藤學教授「學習的革命—從教室出發的改革」一書,對於「協同學習」的教學方法深感憧憬。它是建立於互相學習的關係,並非互相教導的關係,互教的關係是單向的,也可以說是「多管閒事」的關係。而互學關係是「若無其事的體貼」。在互學關係的溝通是借助「Hello,這題怎麼做?」之類低學力學生的問話所形成。倘若不懂得孩子不發問,懂得孩子也不會主動教。不過,一但不懂的孩子主動求援,他們也會真誠做出回應。這種「若無其事的體貼」結成的互學關係,是有效發展「協同學習」的基礎。

而教師在協同學習的指令不是「懂的學生教不懂的學生」,而是「不懂的學生不要老是一個人思考,可以問問旁邊的同學。」

我曾經在我竹女任教的班上實驗這種教學法,結果書上預期的「進度變慢」、「上課時學生喋喋不休」的狀況全部出現,但學生變得比較喜歡學習,課堂上樹立了每一個學生的尊嚴,沒有一位同學被放棄,活躍了學習的對話。而在段考這種總結性評量時,學生的成績卻全部下滑。這種結果說明這種教學法不好嗎?還是不適用在臺灣?我想都不是,原因可能是,第一,我並沒有受到完整協同學習教學法的訓練教學,所以不能控制很多變因。第二,學生喜歡學習與分數並不是完全相關的東西,他們可能厭惡學習,但被教師的傳統教學推到好成績。如今因喜歡學習,而解除了對成績的敏感,所以成績下滑。但如果長久下去,相信興趣學習會把成績拉起來。

雖然因為進度壓力,沒有繼續協同教學法的實驗,但我認為21世紀是變革最大的年代,學生要會的能力絕非傳統分數所能彰顯的能力,在知識社會中,更要從量的重視轉換為質的重視,學生懂得知識是體驗、親自做得來的才有用。「協同學習法」值得大家嘗試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